皮膚搔癢,愈抓愈嚴重
皮膚癢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驗,癢的感覺各自不同,但都相當程度影響到我們的生活。
皮膚癢是怎麼來的?可能是皮膚受到摩擦,刺激神經末梢,引起微小的組織損傷;或是皮膚乾燥時,皮膚屏障被破壞,讓皮膚變得更敏感;也可能因為昆蟲叮咬、過敏反應、化學刺激作用在神經末梢,觸發感覺信號,像大腦傳遞癢的感覺;最後一種原因較少為人知,皮膚本身就是免疫器官,當免疫反應發生時,免疫器官所釋放的化學物質,比如組織胺,會引起發炎反應,也會導致皮膚癢。
當患部出現在顯眼部位,影響社交自信,形成擔心外界觀感不佳的心理負擔。因搔癢而睡不著,影響工作、學習甚至孩童發育,全面影響生活品質。
搔抓患部,會透過神經系統激化免疫反應,也會使皮膚狀況加劇,比如紅腫、破皮、流血。初期可能只是急性皮膚炎或皮膚過敏,後來演變成慢性感染或全身性免疫疾病,屆時就必須透過藥物來控制了。
皮膚問題揭示免疫失調現象
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,同時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。它在免疫防禦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被視為身體的第一道防線。
免疫系統的功能和狀態直接影響皮膚的健康。當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或異常時,可能導致不同的皮膚問題;同時,一些皮膚病變可能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,或因為皮膚屏障功能受損,使其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侵害,激發免疫系統的反應。
因此,皮膚癢很大機會是一種免疫問題,擦藥止癢可能暫時緩解了症狀,只是身體的免疫反應仍繼續作用,許多慢性病即是這樣發展起來的。而擦保養品保持肌膚濕潤能增加肌膚保護屏障,但無法止癢。當皮膚問題不只是皮膚,而且皮膚是最大的免疫器官,必須透過控制皮膚癢來協助全身的免疫反應。讓皮膚不至於成為免疫疾病的破口。
免疫跟什麼有關?慢性病怎麼開始的?這跟人體的生理機能、生活飲食方式有密切關係。人體的生理機能要如何才能正常運作呢?
皮膚現象與礦物質微量元素緊密相關
礦物質是細胞的重要成分,依據在人體內含量多寡,可分為礦物質巨量元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。
巨量礦物質(Major Minerals):
鈣、磷、鉀、硫、鈉、氯、鎂,每日人體需要大於100毫克。
微量礦物質(Trace Minerals):
每日需求量較少,低於100毫克,有鐵、鋅、銅、碘、硒、氟、鉻、鉬、硫等。
每種微量元素具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,它能跟蛋白質結合,形成酶、激素、維生素等大分子。研究指出(Silvia Maggini, 2007),礦物質微量元素在免疫功能扮演重要角色,比如:
「硒」:硒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,幫助我們抵抗疾病。硒能控制氧氣的平衡和防止身體受到有害物質侵害。如果我們缺乏硒,免疫系統可能變弱,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影響。因此,確保有足夠的硒是保護我們免疫系統的一部分。
還有其他一些元素,像是鋅、銅和鐵,它們對免疫系統也很有幫助。
「鋅」可以支持我們的免疫系統,有助於保持皮膚和黏膜的健康。
「銅」則參與了一些對抗有害物質的過程,幫助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。
「鐵」則在氧氣的運輸和細胞的生長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
這些礦物質微量元素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有著不同的功能,吸收足夠的這些元素,能讓身體更好地抵抗疾病。
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礦物質微量元素,因此我們必須透過飲食或其他外部途徑來取得這些元素。然而由於飲食習慣、土壤品質、食物加工、生活方式等,現代人的體內普遍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。
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,跟文明病的發展有關
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,長期以來跟慢性病的發展有關,比如:
1. 心血管疾病:
鎂(Magnesium):鎂參與心臟肌肉的正常運作,有助於維持心臟節律和血壓。
鉀(Potassium):鉀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,對血壓控制和心臟健康有影響。
2. 糖尿病:
鉻(Chromium):鉻可能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,對血糖控制有一定作用。
3. 免疫系統疾病:
鋅(Zinc):鋅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和細胞免疫有重要作用。
銅(Copper):銅對於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功能有影響。
4. 抑鬱和焦慮症狀:
鋅(Zinc)和鎂(Magnesium):這兩種元素與神經傳遞和心理健康有關,可能影響抑鬱和焦慮症狀。
最初可能只是輕微的身體不適,比如頭暈、身體無力、痠痛等等,通常等到健康檢查發現是慢性病時,才被處理,這時通常就需要長期服藥。
慢性疾病也會併發皮膚症狀
免疫系統的功能和狀態直接影響皮膚的健康,以下是文明病或慢性疾病可能併發的皮膚問題:
1. 糖尿病(Diabetes):糖尿病可能導致多種與皮膚有關的問題,包括皮膚乾燥、發癢、損傷癒合延遲、感染風險增加,以及患有糖尿病性皮膚病變,如濕疹、化膿性汗腺炎等。
2. 心血管疾病(Cardiovascular Disease):血管疾病和循環問題可能影響皮膚的血液供應,導致皮膚變蒼白或發紺。慢性缺血也可能導致潰瘍形成。
3. 自身免疫疾病(Autoimmune Diseases):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紅斑性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伴隨皮膚症狀,如紅斑、皮疹、硬皮症狀等。
單純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導致皮膚癢
最後,即使不是慢性病患,單純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缺乏,也可能導致皮膚癢,比如:
1. 硒(Selenium):硒是一種抗氧化物質,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。缺乏硒可能導致皮膚乾燥和敏感,進而引起癢感。
2. 鋅(Zinc): 鋅參與了皮膚組織的修復和保護。鋅的缺乏可能導致皮膚炎症、乾燥、甚至損傷,引起癢感。
3. 銅(Copper): 銅參與了膠原蛋白的形成,有助於保持皮膚的結構和彈性。銅的缺乏可能導致皮膚乾燥和敏感,進而引起癢感。
從各方面探討,皮膚癢不停,不論是皮膚和免疫問題導致,慢性疾病併發的,或直接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,都與礦物質微量元素有關。
總的來說,皮膚癢對我們而言,可能是冰山一角;真正要關注的則是,如何透過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,維持必要的生理機能與皮膚屏障能力。
如何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?
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攝取,除了飲食以外,通常藉由口服營養品(因為一般認知中無法透過經皮吸收達成)。
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攝取,需要在體內達到「有效濃度」,以及需要「時間」讓這些元素發揮作用。
口服的情況,需考慮個別礦物質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「生物利用率」不同。生物利用率是指,食物或營養補充劑中的某種營養成分,被人體有效吸收和利用的程度。具體而言,生物利用率反映了人體對特定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,即吸收到的營養物質量與攝入的總量之間的比例。
常見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概況,其實偏低,比如:鈣(Calcium)約為30-35%,鎂(Magnesium)約為30-40%,鋅(Zinc)約為20-40%。當生物使用率偏低,其在腸道中的吸收程度有限,使得這些元素在體內累積的速度較慢,因此在短期內可能不容易看到對皮膚的明顯影響。
此外,某些礦物質微量元素,如鋅、硒、銅等,其在體內的「平衡」也是至關重要的。過量攝取某些元素也可能對健康造成有毒性的負面影響,要特別小心!
針對皮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,經皮吸收最直接
一般來說,外用方式,也就是「經皮吸收」,將礦物質微量元素直接擦在皮膚患部上,是最直接的吸收方式。因為它能直接針對患部做改善,在最短時間內改善皮膚不適的狀況。
不過,市面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外用保養品卻相對少見,這是什麼原因?
保養品分為兩種類型,一種是親水性(水的),另一種是親油性(乳液或乳霜的)。因為我們的皮膚有一層自我保護的膜,所以油和水都不容易被皮膚吸收。親水性的保養品難以穿過皮膚的保護層,而親油性的保養品則難以被皮膚吸收。
如果要讓保養品變成能夠溶解在水和油中的狀態,需要把濃度調得很低,這樣才不會出現水和油分開的情況。總之,要達到直接而且足夠濃度的補充,其實相當困難。
要如何突破這樣的窘境呢?需要藉由「乳化技術」,融合兩者特性,由親油性的成分。
當礦物質微量元素有效透過肌膚表層吸收進去,用擦的比口服更為安全、快速、直接而有效。
選擇市面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補充品時,你可從成分濃度(濃度要夠)、成分屬性(是否均衡)、吸收效率(吸收率高和快速)來比較,就能找到適合你的方式。最後,就能從根本提升身體的免疫和皮膚健康,期待每個大人小孩,都能快快回復身心安舒,擁有理想的生活品質喔!
Comments